Arts and Collections
今天我们一起鉴赏一只超过240年历史的纯银“品脱杯”。
银杯整体成“郁金香花”(Tulip)型,这是在传统“桶”(Tankard)型的基础上的创新,制作更加复杂、美观,直握杯身的手感也更舒适,“品脱杯”是指容量为一品脱(约为570毫升)左右的水杯,早期一般用来喝啤酒,常见还有3/4和1/2品脱的,此杯容量为3/4品脱,大小更符合东方人士的审美和日常使用。银杯高度11.8cm,口径7.8cm,杯身最大直径8.5cm,重量为335克,杯身壁厚2.5mm,用料扎实,手感沉重。仔细观察杯身内部隐约的捶打纹和抛光痕迹,可以断定是手工精工打造无疑。
握把是波浪纹设计,这是乔治三世时期开始流行的典型装饰,上面的“大C波浪”部分适合大拇指和食指、中指、无名指合握,下部“反C浪花”部分正好小拇指相抵,这样握杯不会打滑,可以达到最大程度的稳定。
上面大C部分是空心的,成型工艺更加复杂,同时减重的部分使整体平衡性更好。
英国的纯银标准的制定超过700年,追溯到十四世纪的爱德华一世时代,至少92.5%的银,融合不超过7.5%的其他金属(主要是铜或镍)来加强合金硬度和抗氧化性,当时,化验师会参观金银匠的作坊进行化验,如果物品通过了检验,就会錾刻“豹头”(Leopard's Head)纯银印记,1478 年设立了第一个永久性的产地化验局,1544年后,“行走的狮子”(Lion Passant)戳记被定义为纯金/银标志,而“豹头”逐步演变成伦敦产地戳记。
925”标准延续至今也是大多数国家的制作银器的纯度标准。尤其是十六世纪以来“年份戳记”和“产地戳记”等法定标记系统的完善和强制使用,使得英国银器几个世纪以来一直是品质和信赖的保证,早期银器因其稀缺性及手工工艺精湛更是各大博物馆和私人竞相收藏的标的。
更为难得的是此银杯的杯身手工錾刻精美纹饰,中间錾刻花体“HMJ”,应该是家族或所有者的名字缩写,具体暂时无从考证,但绝对非贵即富。
“HMJ”背景和周边錾刻橄榄枝和橄榄花,象征和平、智慧、勇敢和胜利,都是非常吉祥的寓意。细看橄榄叶和橄榄花是以“雨滴”点状构图,整个画面协调完整又有风吹般的随意,有些“诗和远方”的意境,叹为观止。
底座是三层圆形阶梯状设计,最宽处直径和杯身最大直径一致,给予银杯牢固支撑。
杯底戳记是标准的四件套,让我们一起解读一下它的历史:
“行走的狮子”(英国纯金/银标记)结合“头戴王冠的豹头”(产地标记,伦敦)是英国纯金银制品的戳记,结合边框形状,这套组合戳记是英国1751..1820年所产金/银器的标准戳记(1821年后“豹头”取消王冠,俗称摘帽)。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早期金银器如果有“豹头”+其他产地戳记,产地要以后者为准,更多信息请参考后附资料,在此就不详述了。
“h”+盾牌戳记表明此杯是1783年生产,年份戳记最早始于1544年伦敦,每年以不同字母+边框组合严格标记,这也是英国金银器有序可查的重要依据。1783年是英国乔治三世时期(在位1760~1820),这年英国输掉了和美国的独立战争,正式承认美国的独立和主权,而当时中国恰逢清朝乾隆四十八年,同属盛世之秋。
“W C”是制作商”William Catell"在1771年2月注册的戳记,William Catell是活跃于1770s 到 1780s的一家伦敦家族银匠工坊,前后生产不到20年,因何结束经营不得而知,但其主打全手工精品银器,现存它的银器主要生产于1775..1784年间,存世罕见。
经历240多年的风风雨雨,此杯保存如此完美堪称奇迹,可见在各个主人的眼里,它都是完美的艺术品,被小心使用,精心保存和收藏😇。
参考资料:
如何识别英国银器标志?
Like